摘要:二、从传统中转生新制:钱穆的观点阐释如今,当我们再次梳理钱穆与张君劢二人的思想时,已经不能再仅仅局限于钱穆的《中国传统政治》一文,还应同时以《中国历代政治得失》为参考文本。 ...
[36]这里特别要注意区分蒙培元提出的情感理性和理性情感这两个概念:情感理性是强调理性并不是与情感相对立的,而是情感本身的理性——情理,这是继承和发展了戴震对理诠释。
是知乾元坤元本于一元,但一元若生万物必分化为乾坤,乾坤同时具有,又本于一元,故能和合而生物。惠栋对此段特别重视,并据以论太极有无:六经无有以无言道者。
其于乾元—太极关系之探讨则一脉相承。姚氏谓:凝乾元即坤元也。[1]此处太极与元气或连言,或分言。作为两仪的,分别就是乾天与坤地。天地有盈虚,乾坤有毁息,自然之理。
何休《公羊》注云:元者气也,天地之始也。[34]此则仍欲通过数字强调阴阳皆有元,既以元为一,又以坤有元,则不得不以坤亦一。47 陈来:《仁学本体论》,第68页。
故元极者,乃于一一物,皆见为元极。或因虞义以元专属乾,非也。但据乾元、坤元而立乾坤并建的宗旨,容易给人以二本或二元论的疑惑[10]。从循环的时间性而言,元是生物之初始的阶段。
[30]所谓因虞义以元专属乾即指张惠言。六变为八,亦谓变而为太素也。
《三统历》曰:阴阳合德,气钟于子,化生万物。理学家对元亦十分重视。故从画卦角度来说的乾坤二卦,乾卦初爻自然可以当太极。18 惠栋:《周易述》卷22,第396页。
故熊氏谓:《易》以乾为君,坤元,亦乾元也……六十二卦,皆本乾坤。[9]炁超越于阴阳二气,但又称为元阳,说明它与乾、阳有天然的联系。阳亏之极即有阳生起,此即惠栋所理解的无极而太极。14 惠栋:《周易述》卷22,北京:中华书局,2007年,第400页。
太极之元的最初和最直接展现就是阳,亦即乾元,以象数表现即乾卦之初爻。[1]此处太极与元气或连言,或分言。
2张岱年:《中国古典哲学概念范畴要论》,《张岱年全集》第4卷,石家庄:河北人民出版社,1996年,第501页。24 丁耘谓:道如是‘全,那么这‘一画,一定属于道。
由此可推,即便早年惠栋认同无极而太极之说,他也只是把无极当作不可见、无固定形体但仍然实存的另一种说法。惠栋用此两段文字证明其乾坤一元、乾元太极之义。可见曹元弼亦不满于张惠言坤无元的判断。39 姚配中:《周易姚氏学》卷1,《续修四库全书》第30册,第465页。45 熊十力:《原儒》,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,第226,291、320,226,244页。太极,包含了乾元、坤元,故太极为一元。
如此看来,下卷的注释以一、七、九分别配太初、太始、太素,便在思路上有问题。天地之大德曰生,生生之谓易,造化无一息不生,故生炁谓之阳也。
[26]此处引《乾凿度》谓乾坤相并俱生来对应两仪,是乾元、坤元同时而有,不存在时间上的先后。如水之有源,即《图》之‘阳动也。
《新唯识论》即有此意[43],而《读经示要》申说更明确,且拈出了元极的概念:元极者,超越万物而为其元。[23]其图式说明如下:张惠言以汉代太极元气,函三为一来理解太极。
31 参吕相国:《姚配中元视域下象数与义理的统一》,《周易研究》2015年第1期。但以为乾卦的初九爻画仅仅表示最初的时间意义,以为不能当元,则非是。作为两仪的,分别就是乾天与坤地。惠栋以元解释太极,反对以无来解释太极。
17 黎靖德编:《朱子语类》卷71,朱杰人等主编:《朱子全书》第16册,第2385页。52 李猛、张志强、陈少明等:《新中国的形而上学》,《开放时代》2021年第5期。
在惠栋看来,三十日阳亏即是无极(月相已不见)。故乾元展现的同时,即有凝定性的状态来成就它,使动能有暂存性的静。
暂存性的状态不是别有本原,而是乾元生发状态自身呈现出的一种特性,故可以视为附于乾元而生。此说颇为大胆,因为《彖传》明言乾元坤元。
《周易》哲学既有乾元坤元,则其诠释者不得不解答二者之关系。二变为六,亦谓变而为太始也。程颐有元包四德之说:四德之元,犹五常之仁。乾元统天,坤元顺承天,则坤元亦乾元所统。
既立乾,然后效之而为坤,则以乾象天,以坤象地。此段本来是解释乾坤毁,则无以见易。
丁耘在最近的文章中则又指出:船山在本体论上既非二元论,亦非单一本体论,而是气本体之一,与气流行之二的统一。《系辞传》指出易有太极,而《易纬》亦名之为太易,所以明其无对也。
[41]五、熊十力的元极论当代表彰太极与乾元以建立其哲学体系的,以熊十力为代表。朱子哲学讨论元与太极还面临另一个难题。